2005年11月1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高药价为何“涛声依旧”
童克振

  据《人民日报》11月14日报道,一支“硫酸软骨素注射液”在医院售价28.92元;而相同药品在药品超市零售价仅为0.45元。医院售价高出药店63倍多。
    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地说:“好货不便宜,便宜无好货”,仿佛便宜的货就是“假冒伪劣”,就遭人质疑,就“不可相信”。真的是那样吗?该药品经福建省寿宁县卫生局确认,售价每支28.92元的“硫酸软骨素”和售价每支0.45元的“硫酸软骨素”是同一产品。
    同一产品为何差价如此巨大呢?这正是民众关心的问题。经调查,这是福建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第四批药品招标采购药品,该“中标价”为每支23.70元,“中标”零售价为28.92元,由此可见“问题”出现在“中标采购上”。这里笔者以为有两方面原因,一方面是虚假的“招标采购”。多年来,医院采购是“医院内部人士操纵”,医药价格全凭他们“纸上谈兵”,当然有“不可告人的秘密”,“巨额回扣”是药价居高不下的“罪魁祸首”;另一方面是药厂的经销商“垄断”着经营大权,与采购团体编织成“巨额利润的黑幕大网”,药厂利润只是正常利润,因此,虽然政府三令五申降药价,但药价仍然居高不下,受害的还是普通民众,国家公务人员或是有医疗保险的人员有“户主”报销,不怕医药贵,普通民众却是经不起“医院”的“杀戒”。而医院也是受害者,面对“涛声依旧”的高药价,医院也显得“无可奈何”。
    如何撕破这张“黑幕大网”,是政府的第一要务,关键要加大对中间环节的监督和执法检查,再把好医院和药厂这两头,药价还是能降下来的。有仁人志士献策医药明码标价,医疗也明码标价,把住出厂关,省略中间环节,这确实是个新思路。
    不是医院“老虎大张嘴”,而是“中间环节”太黑,医院替“中间环节”背了“黑锅”,医院也有难诉的苦衷,因为药贵,不少人医院“开方”,超市买药,造成医生和病人治疗脱节,既耽搁治疗,又有损医院声誉,更给假药商提供“商机”。笔者希望政府早日对“症”下“药”,把昂贵的药价和医疗费用降下来,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。